一、院所介绍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源于1984年创立的结构与市政工程系,是深圳大学最早开展本科教育的学系之一,师资队伍由清华大学对口援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深圳市“鹏城学者”3人。97%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有教师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74%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在科研平台方面,学院拥有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Underground Polis Academy, UPA),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教授领衔。研究院秉持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原创性贡献的宗旨,致力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目标,立足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高效途径。并依托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工程建设余泥渣土等大宗固废资源化研究。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介绍
孙晓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注册岩土工程师,美国注册岩土工程师(PE)。深圳市地铁地下车站绿色高效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深圳市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环境工程、工程材料、岩土工程交叉学科领域研究,专注于余泥渣土等大宗固废资源化、固化/稳定化技术、智能化-功能化先进材料等研究,获国际隧道协会(ITA)2021年度超越工程奖(中国首次)等。
孙晓辉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团队研究方向:
1、余泥渣土、工业固废等大宗固废协同资源化。
2、余泥渣土基功能化先进材料。
3、污染泥质风险控制。
三、 岗位及工作内容
1、协助执行课题组项目,包括项目组织和管理,研究内容的研发,发表创新学术成果等。
2、协助课题组日常科研事务,包括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织学术会议等。
四、 应聘条件
1、国(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博士毕业生;
2、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4、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
5、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6、具有相关专业学习背景者优先考虑,如固废资源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环境岩土工程、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五、 聘期待遇
享受深圳大学副研究员待遇,享受深圳大学“五险一金”、误餐补助和体检等福利待遇。工资实行年薪制,由深圳大学人力资源部按月发放。具体工资待遇根据学历、研究经历等确定,年薪29万至38万之间。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的,计发年终绩效奖;可在深圳市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表现优秀者可根据预聘-长聘制教师聘任程序申请教师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六、 应聘者请提供以下材料
(1)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
(2)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请准备如下材料给专家组审核:
1、个人简历
2、学历、学位证明复印件
3、科研成果复印件(论文论著、专利等,PDF版本)
4、其它能够说明科研能力的材料
七、 应聘程序
1、请将上述材料发到sunxiaohui@szu.edu.cn 孙老师,标题请注明“应聘副研究员+姓名”;
2、经初筛后进行面试,面试期间应聘人员可参观实验室、了解各课题组的科研情况;
3、面试结束后经学校审批后通知是否同意聘用,应聘材料将予以保密;
4、本招聘长期有效。
应聘岗位请前往:
http://zp.szu.edu.cn 注册,选择专职研究人员招聘类型进行简历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