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力资源部
首页 博士后 博士后招聘 正文

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招聘

2016-09-30 09: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 评论: 0

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现面向国内外诚聘博士后30人,具体要求如下:

 

一、院所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博士点、光机电工程与应用博士点、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微纳光子信息技术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五项等奖励。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2人,专职教师47人;其中正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指委员2人,省级千百十人才4人;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1人;另有双聘院士2位,名誉教授多位。

二、合作导师及应聘要求:

(一)汪国平教授

1、导师简介:19643月出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奖等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ElectronicsLetters中文版编委,指导的博士生分别获得2009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现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汪国平教授近几年来,在光子晶体、人工微结构材料、纳米光子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现用单棱镜全息干涉技术制备各种电介质和金属纳米颗粒掺杂的金属电介质光子晶体的简单方法;首次提出金属异质结构功能材料新概念,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在不同金属电介质界面上的不同传播特性,设计出多种金属异质结构纳米光子器件;发现离散金属纳米结构材料在纳米尺度操纵衍射光场、负折射成像、微通道传感等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项目(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合作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 论文70多篇(论文或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学生,或本人为通信作者),包括Nature CommunPhys. Rev. Lett.Phys. Rev.BRapid Commun)、Appl. Phys.Lett.Opt. Lett.Opt Expr.50余篇; 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 与美欧日等国科学家合著英文专著《PlasmonicNanoguides and Circuits》一部(国内唯一被邀请者);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被Nobel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等在Rev. Mod. Phys.Phys. Rep.Chem. Rev.Nat.Mater.Nat. Photon.20 余篇ReviewNaturePhys. Rev. Lett.等期刊论文上正面评价和引用。

2、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光电子技术

3、应聘条件(要求):

(1)      年龄35周岁以下;

(2)      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光学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较强的计算机仿真编程与实验动手能力;

(3)      作风踏实,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

(4)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5)      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6)      特别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其它方向的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

4、应聘方式:

    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及个人工作研究计划发给联系人。有意者可先将上述材料发至联系人邮箱,经面试后进行双向选择。  

5、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春维  

  联系电话: 0755-26904875  

  E-mail  amnp@szu.edu.cn  

 

(二)徐平教授

1、导师简介:博士、教授,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创院院长、现党委书记,微纳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光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微光学、二元光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合作导师组成员:孙一翎教授、王冰副教授、张旭琳副教授等,长期从事集成光学与微系统集成以及纳米材料制备、光电特性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合作导师组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Opt. Lett.,Opt.ExpressNanoscale, SensorsActuators B: Chemical等发表100多篇;其中80余篇被SCIEI 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2、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光电子技术,包括:微光学、矢量衍射理论及应用研究;微纳光电子理论、器件设计与制作;微纳结构材料特性及器件研究。拟招收10位博士后。

3、应聘条件(要求):

1)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4)在本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以上;

5)具备物理学、电子学、光学等研究背景,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从事微光学、微纳光电子器件、微纳材料或相关研究工作。

4、应聘方式:

1)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

2)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请准备如下材料给专家组审核:

Ø  个人简历;  

Ø  学位证明复印件;  

Ø  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Ø  博士导师推荐信;    

5、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海大道3688号,邮政编码 518060  

 联系人: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徐平教授  

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黄海漩  

  联系电话: 0755-26536099 13613067312  

0755-8693363213632647336

 E-mail  xuping@szu.edu.cn hhx@szu.edu.cn

 

(三)李景镇教授

1、导师简介: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学部研究生学历;现任深圳大学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光子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和深圳市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如何观测短时间(毫秒~皮秒)和原子时间(皮秒~阿秒)过程的光信息,探索超快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图景及其变化规律,研究时间放大的理论和技术。与显微技术相比,它是观测微观世界的空间放大、是人眼空间分辨能力的延长,高速成像则是观测一瞬即逝超快过程(宏观的,细观的和微观的过程)的时间放大、是人眼时间分辨能力的延长。研究领域涉及到毫秒级成像技术、微秒级成像技术和亚纳秒-皮秒级成像技术,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微秒-亚微秒成像技术和亚纳秒、皮秒级成像技术,飞秒-阿秒成像技术已经开始进行初步探索,对某些光子学的前沿也有所涉猎。

学术专著8部,约16百万字,其中主编撰《光学手册》、《激光测量学》等,约1千万字;发表论文19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11项。

2、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光电子技术,包括:

(1) 电子和电子云的记录原理和反演

(2) 阿秒激光脉冲和阿秒成像的原理和技术的研究;

(3) 飞秒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的研究;

(4) 亚纳秒成像技术(包含间接成像技术)的研究;

(5) 多幅大空间带宽积微秒级数字成像技术的研究

(6) 高速立体成像技术的研究

(7) 量子成像的理论与技术

(8) 量子信息的研究

3、应聘条件(要求):

(1) 应届博士毕业生,或者博士毕业时间在2年以内的博士;

(2) 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3) 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具有以下研究能力之一:  

a)           超短激光脉冲技术;

b)          成像技术或高速成像技术;

c)           全息成像技术;

d)          光学信息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

e)           负光学和超衍射;

f)           量子信息;

g)          光学仪器设计。

4、应聘方式:

    和合作导师电话联系,见面交流,入站报告,办理手续,入站。招收人数不限。  

5、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李景镇  

  联系电话:0755-26536217;13642367385  

 E-mail   lijz@szu.edu.cn  

 

(四)张登国教授

1、导师简介:张登国教授88年博士学位获得于电子科大,专业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93-9599-00年香港城市大学及2002年英国University ofCentral Lancashire访问学者。现任电子科学与技术副院长,是美国纽约科学院member。长期从事非互易微波器件及磁性光子晶体研究工作。在国内刊物如《通信学报》《电子学报》《微波学报》《光子学报》《中国激光》《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上发表论文40多篇;在国外刊物如《IEE ElectronicsLetters》《Microwave andOptical Tech. Letters》《Journal of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MW》《IEEE on MicrowaveTheory and Technique》等上发表14篇论文。张教授独立编著出版有《波导环行器概论》《千里眼与隐身术》两本书。已主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等。

2、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光电子技术(微波器件及磁性光子晶体器件)

3、应聘条件(要求):

1)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光电子技术等专业并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4、应聘方式:

应聘者提供个人简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及个人工作研究计划。

5、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登国  

   联系电话: 0755-2653487713923409039  

 E-maildgzhang@szu.edu.cn

 

(五)欧阳征标教授

1、导师简介:欧阳征标,男,19631月生,博士,教授,博导,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美国IEEE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光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1983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8年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汉堡工业大学1992-1993年访问学者,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双百计划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元智大学2005年客座教授。曾任教育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指委委员,现任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委员,中国太赫兹网专家委员,《Sci. World J.》、《Integrated Optics andLightwav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PTLJ)》、《光子学报》、和《Terahertz Sci. and Tech.》等诸刊编委。曾任副院长,现任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深圳大学太赫兹中心副主任(常务)、深圳市微纳光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固态光子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教和光子晶体研究工作,在Appl. Phys. Let.,Nanoscale, Opt. Lett., Opt. Express等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2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1件,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0余件。曾获德国洪堡基金、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市优秀论文奖、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二、三等奖多次。广东省优硕论文导师,为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大学校优秀硕导。入选美国马库斯科学与工程名人录200620072011-201220142016-2017)、马库斯亚洲名人录20062012)、马库斯世界名人录2007, 20102011)。

2、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光电子技术,包括:

(1)     新型光子晶体理论

(2)                    光子晶体集成器件(光开关、滤波器、谐振腔、波分复用、光环行器、微激光器、微传感器、调制器、光子逻辑)

(3)     超材料与应用

(4)     表面等离激元与应用

(5)     光学计算与光学信息处理

(6)     太赫兹光源

(7)     太赫兹器件

(8)     太赫兹应用

(9)     太赫兹自由电子器件

3、应聘条件(要求):

(1)          年龄35岁及以下;

(2)          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学工程、光学计算科学与技术、激光技术、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近5年内博士学位获得者。

4、应聘方式:

应聘者提供个人简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及个人工作研究计划。

5、联系方式:

  联系人:欧阳征标  

  联系电话: 0755-2653526313537897110  

 E-mail   zbouyang@szu.edu.cn  

 

(六)钱正芳教授

1、导师简介:钱正芳博士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和美国智慧科技公司,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和高技术产品研发二十五年。曾任摩托罗拉实验室首席工程师和美国智慧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领导或参与过十多项中国七五重点、中国八五重大项目、美国国家基金、美国福特基金、美国国家实验室和摩托罗拉项目,总项目经费达一千万美元。发表了六十多篇国际专业杂志和国际会议论文(SCI/EI收录四十多篇)、三十篇摩托罗拉内部技术论文报告。获得并申请十多项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曾任武汉大学电子制造与封装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客座教授。

钱博士是电子芯片封装测试和可靠性的国际专家,早在1999年就获得美国国家基金从事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和封装技术,从事美国半导体研究协会(IBMIntelTIMotorolaLucent等组成)的电子封装技术研究项目,对电子芯片集成封装测试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二十篇国际杂志和会议论文,八篇原创论文已获得二百多次国际引用。

钱博士在美国摩托罗拉总部先进技术中心和摩托罗拉实验室工作十多年,任首席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参与摩托罗拉纳米手机项目,制定了摩托罗拉纳米通讯技术战略路线图。开创了摩托罗拉纳米天线项目,联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发展高质量碳纳米管列阵生长技术,开发纳米电磁场技术。获得用于通讯装置的可调谐、可重构碳纳米管天线列阵的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属于摩托罗拉和行业内第一。

钱博士从研究生研究开始,分别从事十年工程材料和固体力学研究;十年电子材料和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测试可靠性研究;十年微纳米结构和无线通讯技术研究;在每一个领域内都取得了创造性成果。钱博士善于跨学科跨领域发展、开拓新学科、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团队建设经验,是一个综合研究和技术管理领导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微电子技术方向的学科带头人,钱博士及团队获得深圳大学高水平建设专项资金建设电子技术平台、深圳市孔雀计划支持建设先进电子和智能天线研究所。钱博士已经聚集电子学科方向的9位副教授和博士精英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水平指导团队。同时把团队的优势资源、实验条件及计算软件集中共享,用于协助博士后们进行高水平创造性研究。团队今明两年计划招收多名年轻有为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2、主要研究方向:我们重点在先进光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与光学工程的交叉领域,从毫米波到太赫兹频段的科学技术研究,特别鼓励填补太赫兹空白的交叉科学研究,我们已经建设并提供研究需要的实验测试和计算平台。传感器和第三代功率半导体材料及大功率电子器件研究,与智能电网控制技术和应用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计划招收的方向如下(博士后也可以带课题、带方向来加盟我们团队):

1)微纳米材料/结构/器件、传感器、智能电网及物联网应用,柔性微纳米电子及微细加工技术研究

2)先进光电子技术,重点是电子技术与光学工程交叉领域,特别是4G/5G/毫米波天线、太赫兹天线技术、纳米结构天线、纳米电磁场、表面电磁波、填补太赫兹空白的交叉科学研究

3)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超结构、大功率电子器件、先进模/数(AD/DA)及滤波器、智能电网控制与应用技术研究

4)航天电子/光子器件在极端条件下(超低温、强辐射、失重、航天发射等)的可靠性和测试标准研究

3、应聘条件(要求):

符合博士后条件、年龄35周岁以下;  

刻苦耐劳、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及良好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学术道德、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胜任岗位要求;  

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予以优先考虑;  

特别鼓励创新性的交叉学科方向理论试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待遇在深圳市和深圳大学政策范围内从优,团队并给予杰出博士后额外奖励和劳务补助。  

4、应聘方式:

    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博士学位证明复印件、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及个人初步研究计划发给钱正芳教授。  

5、联系方式:

   联系人:钱正芳博士  

Emailzqian001@szu.edu.cn (深圳大学邮箱)

  zqian2013@qq.com(个人邮箱)  

  联系手机: 13128730311(深圳电话)  

                      18796052720(备用电话))

 

(七)徐世祥教授

1、导师简介:男,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2006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曾留学美、德、法等多家著名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有在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高功率激光物理和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研究经历。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Laser PhysicsLetter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文章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余项。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教育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

2、研究方向:先进光电子技术。研究兴趣包括太赫兹光学与技术、超短脉冲激光技术以及超快光学成像等。

3、应聘条件(要求):

具有或即将获得光学工程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年龄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在本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以上;  

招收专业:光学/光子学技术。有太赫光学技术、超短激光脉冲激光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经历更佳。  

4、应聘方式:

个人简历和学位证明复印件;  

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五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及相关表格(在深圳大学科技处网页下载,或者来信索取);  

导师推荐信等。  

5、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世祥,蔡懿        

联系电话:15889671036,13510614831

E-mailshxxu@szu.edu.cn, caiyi@szu.edu.cn

 

(八)梁子贤副教授

1、导师简介:200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博士学位[导师:蒋寻涯研究员(Prof. XunyaJIANG)]2010-2013年于香港城市大学[Dr. Jensen LI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至今,获聘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变换光学理论,特异介质/光子晶体等人工波功能材料的物理原理及其在电磁//弹性波中的应用研究,例如隐身/隐形衣中电磁波的动态特性,Space-coiling 声学特异介质等,在包括Phys. Rev. Lett.等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及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

2、主要研究方向:纳米表面科学与工程,亦包括各类人工波功能材料。

3、应聘条件(要求):

(1)     年龄在35岁以下;

(2)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3)                    具有物理学基础知识, 有电磁波/声波或相关课题的研究经历,具有计算机编程及模拟仿真/声学实验经验。

(4)                    特别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其它方向的理论/声学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

4、应聘方式:

(1)                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

(2)                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请准备如下材料给专家组审核:

Ø   个人简历;  

Ø   学位证明复印件;  

Ø   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Ø   博士导师推荐信;  

5、联系方式:

   联系人:梁子贤  

  联系电话: +8613823563891  

    E-mail   zixianliang@szu.edu.cn  

 

Dr. Zixian LIANG

AssociateProfessor of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University, China

Dr. Zixian LIANGis working mainly on metamaterials, photonic crystals and transformationoptics. Postdoctoral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He seeks candidates withscientific background in the related area. Experience in the following areas ispreferred:

1)      Metamaterials and TransformationOptics

2)      Acoustic/Photonic Band-gap Materialsexperiments

3)      EM/Acoustic/Elastic wave simulations

 

(九)赵晓锦副教授

1、导师简介:2005 7 月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0 9 月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获得电机及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2010 10 月至2011 10 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从事博士后高级研究助理工作。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博士后工作期间,主要从事CMOS 图像传感器及其相关光学/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工作,同时参加了香港研究资助局的多个科研项目和主持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1 项(已结题)。自2011 11 月起,赵博士加入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继续从事CMOS 图像传感器相关研究工作至今。2013 4 月,赵博士被深圳市人社局认定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 类)。目前,赵博士正在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8项科研项目。近年来,赵博士共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 收录的国际期刊15篇,EI 国际会议26 篇。此外,赵博士拥有2项专利申请(1 项美国专利已授权,1 项中国专利处于实审阶段)以及1 篇英文学术专著(Springer已出版)。同时赵博士还兼任IEEE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EDSSC)深圳联合分会副主席,Optics ExpressIEEE 生物医学电路及系统期刊(TBioCAS),IEEE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期刊(TVLSI)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以及深圳市南山区科技专家。

2、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电网光电传感检测与控制,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相关的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保护图像信息的硬件安全电路设计等。

3、应聘条件(要求):

(1)      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的申请者予以优先考虑,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也将予以优先考虑;

(3)      IEEE等国际主流期刊或知名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或EI国际会议论文。

4、应聘方式:

(1)      有兴趣的应聘者可以将个人简历以及近5年代表性成果发给联系人。  

(2)      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需准备材料包括:  

Ø   个人简历  

Ø   学位证明复印件;  

Ø   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5、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晓锦  

  联系电话:0755-26534853  

 E-maileexjzhao@szu.edu.cn

 

(十)冯波涛高级工程师

1、导师简介:冯波涛,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深圳大学无线通信与天线传播实验室负责人。先后在NOKIA、中国联通从事移动网络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及研发经验;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毕业后进入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兼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天线与传播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并与国内外多所名校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线设计、网络优化,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金、深圳大学青年教师基金及多个大型横向项目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EI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并担任IEEE/IET多个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深圳市宝安区科技专家、深圳市青年人才协会理事。

目前其研究团队有博士后4名,博士2名,硕士4名。团队科研项目经费充足,实验设备齐全(拥有天线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暗室、高频矢量网络分析仪、高速三维电磁仿真平台、高速服务器及微机、三个大型实验室等),科研氛围浓厚,年轻活力。欢迎加入无线通信与天线传播重点实验室大家庭!

2、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光电子技术(无线通信与天线设计)

3、应聘条件(要求):

(1)  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以不受限),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所学专业为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网络优化及天线设计方向的申请者予以优先考虑,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也将予以优先考虑;  

(3)  IEEE等国际主流期刊或知名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或EI国际会议论文。  

4、应聘方式:

(1)有兴趣的应聘者可以将个人简历以及近5年代表性成果发给联系人。  

(2)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需准备材料包括:  

Ø   个人简历  

Ø   学位证明复印件;  

Ø   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5、联系方式:

  联系人:冯波涛  

  联系电话:0755-2673321213691892802  

 E-mailfengbotao@szu.edu.cn

(十一)黎冰博士

1、导师简介: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室微电子学专业。长期从事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转换器芯片在通信、音频、测量等方面的应用,MEMS传感器信号调理平台芯片,RFIDNFC标签芯片,应用于穿戴式智能设备中的低功耗MCUSOC芯片等相关领域。曾被评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孔雀计划)。现正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各一项。

2、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传感检测与智能电网控制(应用于通信、音频、测量等领域的数据转换器芯片设计)

3、应聘条件(要求):

1.       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的申请者予以优先考虑,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也将予以优先考虑;

3.       IEEE等国际主流期刊或知名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或EI国际会议论文。

4、应聘方式:

1.       有兴趣的应聘者可以将个人简历以及近5年代表性成果发给联系人。

2.       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需准备材料包括:

·         个人简历  

·         学位证明复印件;  

·         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5、联系方式:

  联系人:黎冰  

  联系电话:0755-26534853  

 E-mailbli@szu.edu.cn

(十二)叶文彬博士

1、导师简介:2009 7 月于四川大学微电子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4 7 月于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4 4月至2015 7 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高级研究助理工作。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博士后工作期间,主要从事低功耗的数字FIR滤波器设计,以及非均匀采样系统的设计与VLSI实现工作,同时参加了新加坡国防部的多个科研项目。自2015 7 月起,叶博士加入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继续从事数字FIR滤波器设计与优化,非均匀采样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及生物医疗信号处理等工作至今。201511 月,叶博士被深圳市认定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C类)。目前,叶博士正在主持4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叶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15篇。同时叶博士是IEEE 电路及系统期刊(TCAS-I),CSSPTCADTVLSIsignal process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2、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传感检测与智能电网控制,包括:低功耗数字FIR滤波器设计与优化、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硬件实现及Beam-forming 算法以及其在天线阵列中的应用。

3、应聘条件(要求):

   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号处理等相关专业,对算法设计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熟悉MATLABC或者C++等编程语言。  

   IEEE等国际主流期刊或知名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或EI国际会议论文可以优先考虑。  

4、应聘方式:

有兴趣的应聘者可以将个人简历以及近5年代表性成果发给联系人。

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需准备材料包括:

个人简历

学位证明复印件;

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5、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文彬  

  联系电话:15019415279  

 E-mailyewenbin@szu.edu.cn

三、聘期待遇:

1. 深圳市待遇:(1)按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博士后考核与津贴发放标准,12万元/年(免税);(2)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并与工作单位签订3年以上合同的,提供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3)出站博士后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的,可以申请160万元的住房补贴(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为准)。

2. 深圳大学待遇:按深圳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每年发放约15万的综合年薪(理工科),同时给予优秀的博士后额外的奖励。

3.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4. 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参照深圳大学教职工办理。

本站博士后的考核要求及具体管理要求,参见《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深圳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四、申请截止时间:20161231

深圳大学人力资源部网站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人力资源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