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力资源部
首页 博士后 博士后招聘 正文

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高薪诚聘科研博士后

2016-11-10 09: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 评论: 0

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需要,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若干名。具体情况如下:

一、院所介绍

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学科带头人陈思平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先后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6年)、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2011年)、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2011年),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015年),并于2012年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学院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 3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共70余项,研究经费合计9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32项。根据深圳大学整体部署和学科规划,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将会整体进驻西丽校区,拥有2万平米建筑面积的专业大楼,教职人员总体规划达到 100人,其中专职教研人员80余人。

二、研究方向

博士后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工作期间根据研究成果,可申请到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访问学习。学院与美国NIH、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长期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博士后将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为导向,可自由选择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各相关研究方向。

1医学超声:在学术带头人陈思平教授带领下,凝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目前医学超声团队有10余名研究人员,于2011年分别组建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00余万元。同时,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紧密,可招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有:超声成像技术、医用超声换能器、超声联合微泡分子诊疗等。

2医学图像处理:在学术带头人汪天富教授的带领下,凝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其中教授2,副教授6人,讲师1人。团队还包括在读研究生近30名。团队成员组成合理,在医学成像技术方面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尤其在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医学图像处理研究方面具备坚实的工作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超声,机器学习及应用,影像技术与图像处理的应用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团队取得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专利,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市的科技奖项。团队承担国家、省、部及市级课题30多项,并在IEEETMIMedicalImageAnalysisRadiologyHumanBrainMapping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团队设备先进,拥有价值200万元的医学信息高性能刀片式计算工作站,以及并行计算集群系统等相关软硬件设备。

3神经影像:973首席科学家谭力海教授团队,主要从事基于神经影像技术的人脑处理语言的区域进行精准定位;以人脑语言功能区(特别是汉语言相关)为向导的脑疾病患者个体化颅脑手术入路范式设计与研究;基于基因、脑、行为等多层面的中文失读症和汉语口吃患者研究,探寻我国国民语言障碍的特定脑功能异常模式和基因表达;正常成年人大脑的高度可塑性研究;多模态神经影像数据分析与建模;神经工程、脑机接口等。

4体外诊断:深圳大学张会生教授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产学研、深圳市重大产业攻关等项目20项,合计经费1500万,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生化分析、电解质分析等方法与系统研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研究领域包括:分子诊断关键技术(数字PCR、第三代基因测序)研究;POCT型体外诊断仪器新型技术(微流控、量子点荧光)研究;有机晶体管、光电管的制备与光谱表征;有机半导体电荷传输特性;生物医学、化学传感器;微型化体外诊断芯片以及微流控技术等。

5医疗电子与康复工程:长期从事医疗电子技术与康复工程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致力于医工结合,与省内多家医疗器械公司和医院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医疗电子及嵌入式技术;多模信息的康复评估、康复机器人与脑机接口、超声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呼吸功能检测与康复、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运动功能评测与康复、言语评测与矫治、听觉评测与康复、个性化和可穿戴康复辅具和计算机辅助康复评定等。

6生命信息监测:已经建立心电、脑电、血压、呼吸气体、血液动力学、呼吸力学等生命信息测量系统和平台,适合血液循环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该方向已有20多年的研究积累,主导完成国内第一个呼吸气体测量技术及产品应用,主导完成呼吸功能监测技术及产品应用,主导完成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标准8项,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5项授权,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基于上述完整生命信息监测的数据挖掘、综合分析、生理状态分析、疾病综合诊断等研究。

7分子影像与纳米医学:团队全部由海外留学人员组成,其中客座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致力于分子影像和纳米医学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团队承担国家、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包括深圳市孔雀计划1项,国家面上1项,青年3项,博新计划1项(深圳大学仅2项,全国200项)。在成立短短时间内,已发表高水平SCI文章16篇,其中JCR115篇,包括1Chem.Soc. Rev. (IF34.09)4Adv.Mater. (IF18.96)4ACSNano (IF13.33)1Adv.Drug Deliver. Rev.IF15.6),2篇文章被为Adv.Mater.选为封面,1篇文章被Nanoscale选为封面。

各方向详细信息可参考网站:http://bme.szu.edu.cn/

三、应聘条件(要求):

1)具有或即将获得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生物、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生物、化学、材料、药学和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篇以上;

3)在所需的研究方向上有较强的研究经验和动手能力,并有较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4)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年龄35周岁以下,必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

四、聘期待遇:

(一)深圳市待遇

1、市政府对在站期间完成开题考核和中期考核合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发放每人每年12万元的生活补助,一般每季度发放一次,总额不超过24万元。

2、市政府对博士后出站选择留(来)深圳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出站博士后人员,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出站博士后科研投入或创新创业前期费用。

3、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可以获得160万元的住房补贴。

(二)深圳大学待遇

1、深圳大学提供约15万的综合年薪(理工科)或约14万的综合年薪(文科),同时给予优秀的博士后额外的奖励。

2、科研奖励: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博士后,深圳大学按规定给予科研奖励或配套资助。

3、符合学校政策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转为教师。

(三)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四)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选择落户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按深圳市相关条例执行。

五、岗位职责

发表JCR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JCR二区期刊论文2篇(信息工程类学会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视同一篇2区),或JCR三、四区期刊论文4篇(工程类学科EI期刊论文4篇)

六、应聘方式:

1)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简历命名方式:姓名-毕业院校-拟应聘研究方向(或合作导师姓名),请务必按照标准命名。

2)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请准备如下材料给专家组审核:a)个人简历;b)博士后工作设想;c)学位证明复印件;d)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复印件;e)博士导师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推荐信。

七、联系方式:

陈老师(chenww@szu.edu.cn

八、申请截止时间:

职位长期有效,至职位招满为止。

深圳大学人力资源部网站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人力资源部

返回顶部